您的位置: 首页 护理天地护理资讯详细

浅谈布鲁氏杆菌感染

发布时间:2016-11-24 10:10 本文来源:骨伤二科 吕耐山

近日,我院疼痛科(骨伤二科)接诊布鲁氏菌性脊椎炎病人1例,患者因“腰部疼痛1年余,加重4天”入院,发病以来无发热,仅有腰部疼痛症状及周身乏力,入院后行腰椎CT检查,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L3、L4椎体内许莫氏结节,患者既往布鲁菌感染病史,自诉已治愈,行腰椎MRI检查后高度怀疑布鲁氏菌感染,建议患者往济南市传染病医院行血清凝集试验后确诊。在我院临床与医技科室的配合下,使患者及时得到早期诊断治疗。
   布鲁氏菌脊椎炎发病率较低,且其临床表现与脊柱结核有许多相似之处,加之临床医师易忽略询问患者是否有牛羊接触史或辅助检查不充分,所以该病在临床上极易误诊、误治。目前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以及局部组织活检等来确诊。综合医院往往无法进行实验室检查及局部组织活检。因此询问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则尤为重要,对于临床上以腰痛就诊并伴有发热、大汗者,在排除脊柱结核后,均应详细询问病史,建议患者往专科医院行实验室检查或局部组织活检。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地方病,好发于东北及西北牧区,在农牧区有病畜接触史人员以及饮用未经消毒灭菌达标的乳品或食用未熟的牛、羊肉人群通常为异感对象。因地域、杆菌菌属等不同,世界各地对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发病率的报道也不一致。目前国内有关该病的报道较少。该病早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痛、高热、多汗、椎间隙和椎体感染征象。发热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通常在38.5摄氏度以上,呈典型波状热,热退后伴周身大汗,汗粘。腰部疼痛较剧烈,难以忍受。该病发展至后期多以周身乏力、肌肉酸痛和食欲减退为主要表现,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无力、瘫痪、神经反射改变等。
   布鲁氏菌首先侵及椎板软骨缘下髓腔内,进而侵蚀骨质和椎间盘,引起骨质破坏和椎间隙变窄,随后引起椎体的增生硬化。X线检查对该病早期病变敏感性较低,一般于发病3个月后在X线片上才有明显改变,且多以边缘型骨质破坏最常见,上下椎体缘不规则,无椎体压缩,椎间小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椎间隙狭窄。CT检查显示椎体边缘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骨破坏灶,破坏灶边缘有程度不同硬化,晚期可见唇状骨赘,新生骨赘加上其间的破坏灶,构成“花边椎”的特征性表现。MRI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早期发现骨和周围累及的软组织信号异常。急性期椎体显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较均匀;椎间盘在T2WI上信号可增高,STIR序列显示明显增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椎体明显强化,且强化相对较均匀,椎间隙高度降低。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在T1WI和T2WI上信号不均匀,椎旁脓肿非常罕见。目前MRI检查是诊断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骨伤二科  吕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