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杏林文苑详细

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

发布时间:2017-07-11 09:22 本文来源:脑病科主治医师 靳元海

我是脑病科靳元海,今天有幸站在这里,能结合自己的成长工作经历,谈一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所做所思所想,既是自己对成长心路的回顾,也是给各位师长的汇报。

1998年母亲因癌去世,到2010年进入中医院工作。在这12年中,真是从“山重水复”到“柳岸花明”。抱着中医能否治癌的想法,稀里糊涂地学了中医;因为家庭的变故,回到了家乡,但始终没找到自己实现梦想的地方。在同学的建议下,我在2010年回到家乡的医院学习,在此过程中,经老师推荐,领导厚爱,成了我们中医院脑病科的一员。

刚到医院的半年日子里,针对自己基础差,底子薄的情况,我白天在医院查房写病历,晚上在医院帮忙处理病人,常常忙到凌晨二三点钟,就在医院实习教室的大桌子上躺一会儿,天亮后接着上班。曾经有一次,我因为劳累饥饿,体力透支,昏倒在地,在帮忙抢救病号时,病号还没抢救完,倒先抢救起了我。每每和老师谈论起此事,心里总觉得有些惭愧,又有些酸楚。经过半年的边学边干,夯实了西医基础,拓宽了知识,锻炼了心智,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急重危症的能力。半年后,经杨主任批准,我正式入住主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了我的宿舍,我成了真正的住院医师。说实话,最初的想法很简单:一是省钱,二是我是一个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的人,主任还专门给我安了个床,这比以前的大桌子强多啦!没想到这一住,就是3年。在这三年里,仿佛病人、医院是我生活的全部;曾因年轻的同事们值班,遇到棘手的问题,半夜起床出手相助;曾在过年期间,连续独自值班72小时.....。

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一青年患者,姓李。在上级医院确诊为罕见病“线粒体肌病”,身体羸弱,不能站起行走。看到他父亲绝望地眼神,我立即查资料,研究治疗方案,坚持从中医强健中焦,培补肝肾入手,喝中药,吃膏方,口服水丸,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病情渐渐有了起色,逐渐恢复健康,后来参加了工作。可是,去年病情出现反复,腹泻不止,体力消耗怠尽。在常规中西药物不效的情况下,我大胆应用大剂温阳药物并配合穴位重灸,病情出现逆转,不久治愈出院。前不久,他父亲打电话说,小李已经准备谈婚论嫁了。  

我享受着工作中的苦与乐,累并快乐着!因为我相信“天道酬勤”,唯有实干,才能成长成才,正所谓曾国藩先生所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在这期间,也曾有过退缩,有过焦虑。每当这时,我就向《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学习,学习他那种“不抱怨,不抛弃,不放弃”的实干与韧劲;向《亮剑》中的李云龙学习,学习他侠客般的胆识与担当。

在科室工作的7年中,我从一个脑病科的门外汉,到能较熟练地处理本科急症重症杂症;从只会照葫芦画瓢,战战兢兢地开中药,到现在能比较娴熟自信地运用经方处理疑难杂症;从原来见了病人不知所措,只会傻问,到现在能自如地和病人高效沟通;我在成长!我们的科室从原来20张床位到现在的80张,从名不传经传的小科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我们的科室在成长!我们的医院从偏隅一角的门诊部,到现在成为大楼林立,内外兼修的三级甲等中医院,我们的医院也在成长!可是我清楚,如果没有医院、科室的大发展,从何而谈个人的小发展呢?在这里允许我以个人的名义感谢医院!感谢科室!  

晚清名臣曾国藩有副对联说:“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硬骨头。”就是说无论顺境逆境,人的信念要想要像春天一样朝气蓬勃,保持旺盛的生机;就要挺直腰杆,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山不问结果,仍然傲然挺立,高耸入天;河不问结果,仍然奔流到海,不舍昼夜。祝愿我们的医院,我们的科室,和我们自己永远保持春的意思,挺直硬的骨头,在漫漫行医路上,让我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脑病科主治医师 靳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