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护理天地护理资讯详细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疾病

发布时间:2016-01-19 15:24 本文来源:乔富浩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生存于人体胃幽门部位,世界有多半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而在有些国家几乎90%的人都感染过这种细菌。人们通常是在幼年时就受到感染,5岁以下达到50%。这种细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者则发展为胃癌。下面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肠疾病的致病机制做一下介绍。

胃炎。正常情况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的保护作用,有规律的运动等,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多种侵袭。自从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后,才认识到幽门螺杆菌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把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屏障的破坏作用比喻作对“屋顶”的破坏给屋内造成灾难那样的后果,称为“漏顶”学说。目前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能归入这一学说的资料最多。主要包括:①使幽门螺杆菌穿透粘液层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的因素;②对胃上皮细胞等起破坏作用的毒素因子;③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④反应物质等。

这些因素构成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本病理变化,即各种类型的急、慢性胃炎。其中近年来得到最重要关注的是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质caga,和尿素酶等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长期以来认为与遗传、胃酸过多、胆汁返流、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尤以胃酸被认为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近80年来,胃酸一直被认为是胃溃疡形成的原因,所以,有了“无酸无溃疡”的传统说法。但随着研究的进展,这一说法已经得到了发展。通过胃液分析发现,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酸分泌过高;而胃溃疡病人中胃酸分泌增加者仅16%,而许多病人胃酸分泌正常,有的甚至低于正常。由此可见胃酸分泌的多少,并非是胃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而胃粘膜防御能力降低,使胃酸等攻击作用相对增加,可能是形成胃溃疡的主要原因。

消化性溃疡的传统治疗方法是中和胃酸或抑制胃酸分泌。过去沿用碱性药物,目前常用Hz受体抑制剂或其他胃酸分泌抑制剂。应用这些抗酸抑酸药物,确实有利于溃疡的愈合,但是这些药物有一共同缺点,一旦停药,不久溃疡便又复发。因此,有些病人要间断性服药,有的则需长期服用维持剂量。还有不少病人溃疡病却屡愈屡发。

幽门螺杆菌感染明显地增加了发生十二指肠和胃溃疡的危险性。大约六分之一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能发生消化性溃疡病。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加速溃疡的愈合和大大降低溃疡的复发率。不用抑酸剂,单用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也能有效地治愈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已经与一些引起溃疡病的原因找到了联系。例如:胃酸增加、十二指肠胃化生、粘膜屏障性质的改变、胃窦粘膜产生炎症代谢产物等。这些患者中的发现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初步证明。实际上消化性溃疡涉及几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机制。如毒力因素(vaca和caga等),宿主的反应性,如易感性的遗传、十二指肠上皮的胃化生、粘膜屏障和炎症的相互作用、泌酸反应、神经调节作用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溃疡的最后结果。过去临床上对溃疡的传统说法,叫“无酸,无溃疡”。从现代理论来看,“无幽门螺杆菌,无溃疡”应得到更多地强调。

胃癌。从近年来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量研究中提出了许多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的可能机制:①细菌的代谢产物直接转化粘膜;②类同于病毒的致病机制,HP DNA的某些片段转移入宿主细胞,引起转化;③幽门螺杆菌引起炎症反应,其本身具有基因毒性作用。在这些机制中,后者似乎与最广泛的资料是一致的。

相关检测—HP感染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国内外研究证明:主要与是否存在空泡毒素(VacA)和细胞毒素(CagA)毒力株感染有关。其中,95%的十二指肠溃疡、75%的胃溃疡、80%以上胃癌病人HP感染CagA和/或VacA阳性。如何辨别出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是有毒株还是无毒株?可通过免疫印迹法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分型检测。检测内容:CagA(细胞毒素),会引起炎症;VacA(空泡毒素),主要毒力致病因子;UreA(尿素酶A),HP存在依据;UreB(尿素酶B),HP存在依据。

分型:I型是含有“致病岛”(CagPAI)基因。能编码产生CagA(细胞毒素)和VacA(空泡毒素)。CagA导致宿主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VacA引起细胞发生空泡化、细胞凋亡、 细胞骨架重排、甚至细胞恶变等形态学改变。Ⅱ型是不产生细胞毒素的HP。

结果判断:UreA和/或UreB(+)说明有感染,VacA和/或CagA(+)说明有毒性。

临床意义

1. I型有毒株毒性较强,对病人危害较大,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密切相关,应该引起医生及病人高度重视。而Ⅱ型无毒株毒性较小,致病力弱,一般表现为轻微消化不良。

2. 对 HP进行分型,有助于临床医生是否需要选择根除方案,提供重要实验室依据。无毒型 HP,无临床症状的体检人群,可不必盲目选择根除治疗。此举有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轻病人经济负担,降低药物副作用,缓解社会抗生素耐药问题。

3. 对现有检测起到重要补充作用。13C呼气试验临界值附近结果不能判断或者不适宜13C检查的人群,比如:糖尿病、胃溃疡出血、已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不能配合的儿童,孕妇等。

4. 胃外疾病的检测。 HP作为一种寄生菌,长期存在于患者体内。它产生的毒素及代谢产物会对我们机体多器官产生影响。例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长期缺铁性贫血、过敏性紫癜、慢支、肝硬化、冠心病、偏头痛等疾病很多都与 HP有关。

5. 还可依据不同菌型耐药性差异,为临床医生选择根治HP用药提供参考,有效减少根除治疗本身带来的副作用。

治疗建议

1. 单纯HP感染即VacA和CagA均(-),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相关疾病不应作为根除HP指征。

2. 有毒性,有症状者应进一步做胃镜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总之,根据HP检测分型,制定高效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必须根除群体,是对病人个体和全社会的福音。                        

检验科 乔富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