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护理天地护理资讯详细

时病的特点及治疗见解

发布时间:2014-10-15 14:59 本文来源:感染性疾病科 郭玉霞

时病——指的是春夏秋冬一般常见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即一切外感病,古人统名之伤寒,热病,温病,一年十二个月,有六个气候上的变化。即,风,火,署,湿,燥,寒。四时热病,各有其发病特点,必须掌握季节规律。以病为本,合理用药,方可取的良好的治疗效果。

1春季时病

(1)风温: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发生诸病,特点:病在上焦,属手太阴。法宜辛凉解表,祛风邪。

(2)寒疫:偶为暴寒所折,发为寒疫,其发病多与伤寒相似,临床症状憎寒,发热,头痛,胸闷。舌质色黯,苔白,而秽。治法宜芳香温散和解。不宜辛凉,苦寒。

2 夏季时病

 (1)先夏至为病温: 一般称温热,发病较速,其症状初起即高热烦躁,口渴舌干。历代医家治此病以存津液为主。切忌单纯发汗退热,津液丢失了,邪被郁闭,热难退。宜用生津退热轻宣之法引热外出,服中药外加输液,效果更速。

  (2) 后夏至为病暑:暑温,湿温都是季节流行病,暑温致病,风,暑,湿三气夹杂,发病最聚,变化也速。暑病:静而得之为中暑,即所谓“阴暑”;动而得之为“阳暑”,阴暑乃暑天贪凉受寒,如:过食冷饮,空调病。

(3) 湿温病:发于夏秋之际,外受之湿或从雨露而得,或从地气潮湿中而得,内生之湿的,乃从饮食得之,湿温病当分三焦论治,治宜芳香化浊,通阳利湿,湿热两清,单清热效果差。

3  秋季时病

秋燥症:颇似春天风温,肺先受病,秋气凉劲肃杀,感知而病者为凉燥,暑气未消,秋阳过盛,感之而病者为温燥,治疗宜清燥润肺,如清燥救肺汤加减,杏苏散加味,翘荷汤。

4冬季时病

(1)冬温:冬季应寒不寒,气候温暖,人感受其气而病者名冬温,其症状似伤寒,一般头痛发热,不恶寒,或微恶寒,有汗或无汗,结合舌象脉象合理选药,如麻杏石甘汤,凉膈散。

(2)伤寒:四时皆有,冬日较多,轻者,头身痛不慎,微恶寒发热,咳嗽鼻塞声重流涕,胸膈满闷。如华盖散,九宝汤。如暴寒伤肺,喘嗽鼻塞痰壅,宜三幼汤水煎服,小孩酌减。

四时热病大多病程短,患者只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适宜治疗,会好的很快。但人体有强弱。感受有轻重,伏邪有深浅,如失治或治不适宜,邪气转化深入,出现相应并发症,会使病情复杂。我科自开诊至7月底,共收治发热病人260余人,除部分为传染病发热外,多数为四时热病,对高热及长期发热病人,须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对实验室检查正常,无合并症,一般状况良好,不必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结合季节规律及发病特点,重用中草药并配合西药如:抗病毒药,补液,支持治疗等 ,尽量避免抗生素及激素滥用,降低其用药风险,如细菌耐药,药物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的草药成分颇多,富含抑制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成分,中药是一个庞大的宝库,适宜一切热病,但其前提是,症看的准,药用的对,这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多看书,勤实践,方能发现宝贝,为更多的患者祛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