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杏林文苑详细

《黄帝内经》赏析之六:脏腑协调与养生

发布时间:2015-10-26 11:02 本文来源:李振爽

【原文】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译文】

黄帝问道:我想听你谈一下人体六脏六腑这十二个器官的责任分工,高低贵贱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你问的真详细呀!请让我谈谈这个问题。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因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肝,主怒,像将军一样的勇武,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胆,像先锋官一样刚直不阿,称为中正之官,决断由此而出。膻中,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心志的喜乐,靠它传布出来。脾和胃司饮食的受纳和布化,是仓廪之官,五味的阴阳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大肠是传导之官,它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除体外。小肠是受盛之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进一步分化清浊。肾,是作强之官,它能够使人发挥强力而产生各种伎巧。三焦,是决渎之官,它能够通行水道。膀胱是州都之官,蓄藏津液,通过气化作用,方能排除尿液。以上这十二官,虽有分工,但其作用应该协调而不能相互脱节。所以君主如果明智顺达,则下属也会安定正常,用这样的道理来养生,就可以使人长寿,终生不会发生危殆,用来治理天下,就会使国家昌盛繁荣。君主如果不明智顺达,那么,包括其本身在内的十二官就都要发生危险,各器官发挥正常作用的途径闭塞不通,形体就要受到严重伤害。在这种情况下,谈养生续命是不可能的,只会招致灾殃,缩短寿命。同样,以君主之昏聩不明来治理天下,那政权就危险难保了,千万要警惕再警惕呀!

【赏析】

心脏就好像地位最高的“君主”,它具至高无上的权力,主宰和统帅全身各脏腑功能活动,并且使他们相互协调的作用。人们的聪明才智,都是从心脏产生出来的。心是人一身之主,健康之本,生死之源,主宰着人的精神、思想、意识、情感,掌握着人的气血盛衰以及精、气、神和思维功能。所以,心对于人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黄帝内经》和几千年中医传统理论,心的概念是指精神、思想、意识、七情六欲等活动的器官。这种观点被世世代代中国人所认可。所以,凡是人的精神、思想、意识、情感及贪欲等方面的内心活动,即被看成是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异常并对人体造成危害,即会出现心理疾病。身体别的生理形体方面的疾病,只要诊断检查辨证论治正确,中西结合,一般都会药到病除。但心理方面的疾病治疗上就不那么简单容易了。《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中说:“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意思是:只有心神专一,身心轻灵,大气清净,思维通顺,卫阳固守,邪气才不能入侵人体;只有无贪心之想,乐恬淡之能,从虚无之守,才能健康长寿,度百年而去。这是我国最早关于心理养生保健的阐述之一。

此外,为了维护心理健康,养生益寿,古代圣贤们也致力总结出不少经典要诀。大哲学家老子提出要“抱一和谐,修心练性”;大教育家孔子主张要“洁身自好,存心养性”;佛祖释迦牟尼提倡要“屏弃杂念,明心见性”;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教人要“积德养性,明心悟道”,等等。这些都是难得的治疗调养心理疾病的金玉良言,灵丹妙药,对于现代人来讲,就像布帛菽栗,须臾不可离开。

心理疾病之所以难治,就是因为心是“君主”,心“主神明”,给君主治神明上的病,就不能和治一般人、一般病那样,而是必须用更高明和特殊的方法去治。

肺的位置在心脏的旁边,像辅佐心脏的“宰相”一样,协助心脏治理全身,调节气血营卫,沟通和营养各个脏腑,使他们保住各自的生理功能,而且相互之间能够协调统一。正如现代医学的肺循环,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使静脉血转换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从而保证全身各脏器的功能正常发挥。

肝脏就像是具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将军”,人们的深谋远虑,就是肝脏的重要功能之一。胆的性格,刚毅果敢,正直不阿,因此可以把它比作是“中正之官”。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对行动的决心,都是从胆出发的。膻中(心包),它包裹卫着心脏,好像君主的“内臣”,能够传达君主的意志。因此,心脏产生的喜乐情绪便从他哪里发出来。人们常说的“肝胆相照”、“有胆识”就是对肝胆这一功能的最好总结。

脾和胃,有接受和消化食物的功能,可以把他们比作管理粮食的官职,饮食物中的营养都是由脾胃产生并且输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作用的。大肠是传送糟粕的通道,所以说它有“传道”的职能,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过程都是在她那里最后完成的。

小肠接受并且储存从胃中移送下来的饮食精微,所以说它有“受盛”的职能,它可以对饮食进行再消化吸收,同时水液和糟粕也是从这里分开的,水液部分渗入膀胱,而谷物糟粕下移到大肠。

肾脏能藏精,能生骨髓而滋养骨骼。肾脏有保持人体精力充沛、强壮矫健的功能,由于它作用强大而有力,所以说它有“作强”的职能;同时由于只有精气充足,才能有较高的智力和技巧,所以可以说智力和技巧是从肾脏产生出来的。“心灵手巧”就是心脏和肾脏功能强盛的具体表现。

三焦的功能使全身的水道通畅,所以把他比作管理水道的官职。人体中的水液所以能够正常排泄这是和三焦的作用分不开的。膀胱是全身水液汇聚的地方,所以将其称之为州都之官,只有通过膀胱的气化作用,才能是多余的水液排出而成为小便。

以上十二脏腑,虽然各有不同的功能,但相互之间必须要协调一致,不可相互背离,才能保证机体的统一性,维持身体的健康。这样保养身体,就可以长寿,而且终生不会患有严重的疾病。这样治理国家,国家就会繁荣昌盛。相反,如果心主之功能失常,那么十二脏腑的功能就会发生紊乱,气血运行的道路就会闭塞不通,脏腑之间失去协调,整体性遭到破坏,人的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危害。用这样的办法来养生,必然灾殃不断。而用这样的办法来治理国家,必然使得根本动摇,国家就有败亡的可能,实在值得警惕啊!

《黄帝内经》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通俗地阐述了脏腑功能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患疾病的相互影响,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勤思考,多联系,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决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学会运用五行之间生克乘侮的关系,“实者泻其子,虚者补其母”,这样才能辩证全面,立法精当,只要遣方用药正确,治病必能立竿见影,药到病除!

                    (泰安名中医  李振爽